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 K8 A$ u- y
作者:许柯
1 q* Z$ a, z0 h( w3 w" l& |" a8 V+ G2 V
奥希替尼作为肺癌EGFR突变的三代药物,确确实实帮助了无数的患者,延长了他们的生存时间,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存质量,但耐药问题却是横在患友面前一道无法绕过的坎。联合用药,免疫,化疗……为跨越这道坎大家竭尽所能,但成功者寥寥。
. T _: C h2 q( w8 X4 }5 e% S: b% S" i0 z" M @! l9 h0 @; U
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思路,让奥希替尼不要成为靶向用药的终点,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最近刚刚结束的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专家们对于奥希替尼耐药问题都给出了怎样的解答。
- h; y8 s( w" o. B, a( d* ?$ |& F/ Y: J; ?' ^4 A
01% h3 b( _- @8 s, h
Amivantamab联合Lazertinib# L; j/ F5 Q. t5 S" J. X
8 L7 F, v6 u: A {相信这个组合大家都有些印象了,在 《奥希替尼耐药解决新方案——JNJ-6372的联合用药》的文章里我们详细介绍了该药已经公布的研究结果,此次在2021 ASCO上,该研究结果再次得到更新,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4.9个月(95%CI,3.7–8.3),疾病控制率(DCR)也从60%增至64%,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 R) x) d. j( H T9 [8 b4 H: h0 N
% ]; g" i& A7 ~6 m$ ]
" r: B2 d; R2 L- U; m: E% A
& Q: z3 M. Y7 V( R并且研究团队还给出了对于不同耐药机制的分析。 对于17例基因检测显示奥希替尼耐药原因是EGFR或MET通路继发耐药的患者,使用双药方案的有效率为47%,疾病控制率8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7月;而对于其他耐药机制的28例患者,使用该联合用药方案的有效率为29%,疾病控制率5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1月。 0 l, P: M D- {* G/ R
2 d2 Q* X ?1 U
* {+ O5 Z6 W; K( I) }5 X8 J* P# d6 Q5 W& W
研究分析* z3 ^, O2 m g
Amivantamab与三代EGFR靶向药Lazertinib联合使用对于奥希替尼耐药患者效果显著优于Amivantamab单药。通过研究证实了该联合用药的可行性,并且在疾病控制率等数据上相较于前还有所提升,值得欣喜。并且在本次ASCO大会上还有了对于不同耐药机制患者的数据分析,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效果,让EGFR或MET通路继发耐药的患者有了更多期盼。 ; P4 k5 ^% A( F& X2 a1 e9 J0 t9 N
' q. X6 o( `) P7 V, F7 q
但该试验仅有45例受试患者参与,尚处于研究前期。虽然不乏亚裔患者,但研究的说服力还是相对有限,还是要等待后续大规模研究的论证。 4 _8 H5 S9 R2 C" S! @5 r
1 z I8 Y2 R! c3 a/ E02) U6 n8 D, m5 ~6 s8 g( [
HER3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 G7 p8 p1 Z: v% b, U3 G5 r
patritumab deruxtecan(U3-1402)
, o# E, }9 b* ]5 u. N/ D( p6 N; U" O) d$ }- t7 a
U3-1402 是日本Daiichi Sankyo公司研发的靶向HER3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它是由patritumab(一种全人源化的HER3抗体,可抑制HER3-依赖PI3K/Akt 信号系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DX8951(一种细胞毒素,系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抗癌的ADC药物中)组合而成。
# J+ _! ?, t, Q( L+ J0 c
& j( z ] G$ N& A3 k, i( x: o9 r
$ p! G3 ^4 y. K8 `6 g. {! \/ l& {) U* l' X
ADC药物通过单抗靶向识别癌细胞,再将细胞毒素输送给癌细胞,从而起到肿瘤杀灭的作用。相当于可靶向使用的化疗药物。 (相关阅读:《抗癌新宠ADC,快来了解,别out了!》)& R* S7 q. c* U& C
6 r& A" `1 _; O0 [/ L: e: v Q0 n
先前在2020 WCLC大会上已公布了U3-1402的I期研究,结果显示,在56例先前接受过EGFR TKI治疗的患者(86%的患者接受过奥希替尼治疗,90%接受了含铂化疗、40%的患者接受了一种抗PD-1/PD-L1疗法治疗),在使用了U3-1402(5.6 mg/kg)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25%,疾病控制率(DCR)为70%,中位缓解期(DOR)为6.9个月。
{9 f( Q9 X. J: o
& R( |; Q6 k3 d& ~5 r, S/ \% b; B0 m. ?
; O3 ?& R0 L; E4 t2 a, a/ q1 R V5 m9 ?而在本次ASCO大会上该研究也得到了更新,中位随访时间从2020 WCLC大会上的5.4个月延长至了10.2个月,各项数据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客观缓解率(ORR)从25%提升至39%,疾病控制率(DCR)从70%提升至72%,中位缓解期(DOR)也从6.9个月提升至7.0个月,中位PFS为8.2个月。 7 D" M1 s% T4 A" Y
: d& p6 q$ L6 t: u! R# {9 X
) v# _. a/ R3 U6 H6 M5 m% `4 R! |/ f0 R( f7 @! j/ e$ H3 Y
研究分析. K. ]) v' S6 S$ K* _* D$ |3 Y
+ l. v+ e$ O/ v. Y6 M3 z
U3-1402从WCLC公布的数据到此次ASCO公布的数据可谓是稳中有进,无论是在客观缓解率还是疾病控制率上均有亮眼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 该药物的受试者均为既往接受过多种治疗的患者(中位抗癌治疗方案数为4),在多线治疗后还有如此强力的表现,只能说未来可期了。 4 z6 ?# g! `: q* [7 O, t' h2 l
+ P; `) c0 Z1 e7 H- @在安全性方面,该药总体表现较为可控,其中以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疲劳为常见不良反应,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达30%,还是需要特别注意一下的。
2 Q7 h. z( v( h5 n+ Z
2 r! ?9 J+ O0 ]0 X03
1 D& e' b5 P+ V2 U总结
w( N( B! D X2 G1 N$ e2 ?8 @& }, ^3 Y3 q' v8 G$ y4 |0 T
此次ASCO公布的奥希替尼耐药尝试都只是原先版本的迭代,没有给到我们太多新的思考。但看着这些研究一点点在进步也还是能给我们不少信心的。 5 Q! K6 g3 n+ o5 z; q$ g3 o
% X/ h/ [$ [( s3 E- _$ `2 C
当然了,两项研究均为前期研究,离真正上市使用还是有不小的距离,不过起码让我们看到了在奥希替尼耐药之后的出路还是不少的。我们有办法也有能力去攻克奥希替尼耐药这一难题,未来靶向用药之路真的可以走的更远。 5 a @8 F( [2 C3 m3 y
u5 C& p/ ~& d) a; u" q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