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2014肿瘤防治宣传周之癌症的早期信号

[复制链接]
1146 1 CDL 发表于 2014-4-15 13:18:3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4年04月12日22:16来源:搜狐健康6 h: b2 y& E. U
1.肿块:
9 L6 \# v; t+ b$ M; v5 G  身体任何部位的肿块,如乳腺、颈部或腹部肿块日久不消,尤其是活动度差、表面不光滑且短时间内快速增大者。女性如果发现乳房皮肤发红、皮疹、内部肿块必须去检查。非哺乳期女性乳头凹陷,常常流出液体也应警惕。
* Y4 n" V, n7 W" t6 A. [  2.消化不良或腹胀8 a/ F, x; ~& |' c& C) U5 I
  长时间不明原因持续消化不良或腹胀,可能是喉癌、食道癌、胃癌等的症状。一些女性认为腹胀很常见,但腹部持续肿胀、有压迫感及疼痛,出现进食困难或饱腹感且上述表现持续数周,可能是卵巢癌的征兆。
7 R' R) ~  B/ B; L9 K" r  3.体重下降或消瘦
0 ~& ^  r" E" D  没有刻意地加强锻炼,没有明显的运动量增加,没有减少饮食量或故意节食,没有出现感染引起的大量腹泻,在短时间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明显消瘦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病理性体重下降即由甲亢、糖尿病、肿瘤等一些疾病引起的体重下降,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首先确定是否是肿瘤引起的征象。
0 {, `# R) E6 }' U4 ^# v  4.发热# `' E3 U! |  x6 k
  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危险征兆。淋巴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在早期会出现发热症状。美国癌症协会表示,癌症扩散至身体其他器官时,通常会导致体温升高。但如果及时就医、仔细甄别,应该能很快确定发热原因,给予正确有效的相关治疗。
8 w: Q1 c% K) s3 r  5. 疼痛4 Q+ A) k3 Z& h" A0 j7 R
  身体某处莫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周以上应尽快查明原因,因为无缘无故的疼痛可能是由癌症引起的。比如,长期腹痛是大肠癌的症状,胸部疼痛可能是肺癌引起的,骨的酸痛则可能是癌症转移的症状。+ T8 Q9 w" q8 f8 d  U
  6. 疲劳
+ \% @& c- Q8 G9 Z6 `( j" o  如果一个人不论怎么休息都会觉得很难改善疲劳的感觉,那么应立即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是罹患了癌症。一般来说,疲劳感觉的出现是癌症已有所发展的征兆,但对于部分癌症如白血病、肠癌和胃癌,可能发病初期就会感到疲劳。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引起的普通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一般会有所缓解,这一点与癌症引起的疲劳感觉有明显差异。8 ^  P+ e) Y8 m7 v
  7.贫血
4 I$ v3 U+ x/ r0 A/ S! i* M1 N  部分癌症病人会出现贫血的征象,癌症相关贫血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包括急慢性出血,溶血,肿瘤细胞或微生物的骨髓浸润,营养缺乏,遗传因素,肾功能障碍以及癌症本身引起的慢性病贫血。
9 @' k9 p: Z* z$ A9 s7 Y  8.溃疡- O) Y9 E; c: b1 J/ z* @8 Z% |
  身体任何部位发生溃疡,如舌、颊粘膜、皮肤等经久不愈者应密切注意。慢性溃疡性疾病口腔溃疡、胃溃疡十分常见,许多人常常不当回事,其实,慢性溃疡长期存在可能发生癌变,如果同一处口腔溃疡数周甚至一个月还不见好,则应考虑癌变的可能。同样的,胃溃疡如果反复发作,胃黏膜反复受到破损刺激,就很可能导致胃癌。
$ G: H- u* j# p* H2 n' b, t) X  癌症认知误区
$ C7 \1 F; ?! g  【误区】癌症等于绝症。
  D8 q9 R" K  W/ d  在中低收入国家,人们对癌症的看法很悲观。低收入国家,48%的人认为癌症没有有效治疗办法,患癌症就等同于被判死刑。在中等收入国家,39%的人持相同看法。与之相比,高收入国家中仅17%的人有此看法。这种错误的看法可能影响到人们参与癌症筛查的积极性,也非常不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4 T/ q% ~+ o- P5 y" B6 @4 K- h: s6 B- k
  【误区】癌前病变是癌症。9 l  \4 w! x# ^5 s$ b& I% B
  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有慢性子宫颈炎、纤维囊性乳腺病、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慢性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等上皮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本身并非恶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变为癌(或肉瘤)。因此,对癌前病变我们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谈之色变,要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8 [: ]$ @1 w' a9 `5 G( g6 S  【误区】肿瘤有传染性。
# F- l$ Y1 S" {4 s  肿瘤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只是某些肿瘤的发生是与病毒有关,且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如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HPV(人乳头瘤病毒)、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导致鼻咽癌的EB病毒等。也就是说是导致特定肿瘤的病毒具有传染性。因此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被致癌病毒感染,对于预防肿瘤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0 f% s2 d! X% U, x6 @
  【误区】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2 |4 i7 W( f* Z2 H
  在低收入国家,75%的人认为在制定治疗癌症的方案时全都是医生说了算,仅8%的人同意患者应该与医生一起做决定。与之相比,经济发达国家中72%的人认同患者与医生共同决定的模式。在临床中,往往是当患者的心态摆正了、思想乐观了,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带病延长了生命,并且保证了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关注个体的心理情绪波动,因为治疗癌症不仅是医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 Y/ T7 y; N8 O8 H. V% G  【误区】酒精的致癌作用微乎其微。3 d* v. @7 e- C/ S- V
  一项包括29个国家、29925名成年参与者的国际性调查显示,在高收入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人们往往低估酒精的致癌作用,有42%的人认为饮酒不增加癌症危险。与此相比,低收入国家(肯尼亚和尼日利亚)中15%的人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国、黎巴嫩、乌克兰、多米尼加共和国、墨西哥等)中26%的人持相似观点。在高收入国家,59%的人认为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比过量饮酒更危险。而事实上,研究结果显示,蔬菜水果的保护作用不及酒精的危害作用。人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远离酒精、烟草等癌症危险因素。
9 e$ C% W& q6 w& Q) D  【误区】 所有的癌症都会遗传。0 ]' {9 O" O$ e7 A
  癌症确有遗传倾向,即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更易患癌。癌的家族倾向有两种表现:一是多人患不同种癌;二是一个家族中存在某些特定癌的聚集。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大约5%是遗传的,80%以上的癌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癌症不仅取决于其遗传因素,还要取决于受到多少致癌物和促癌物的作用。如:乳腺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对其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即使与癌症患者有血缘关系,只要注意防范,做好自我保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也可将癌症拒之门外。
1 u) e4 \' q/ l, |- i, {& Z  【误区】可以通过不吃东西把肿瘤饿死。# G3 n3 ?/ ~4 r, I' N! q6 r
  有人认为不吃东西可以让肿瘤细胞没有能量生长,继而“饿死”,这是错误的观点,肿瘤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他们异常地快速分裂、生长,并“窃取”体内正常细胞的营养。所谓“饥饿疗法”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足,影响体内正常细胞的生长和保护作用,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 @1 @! E8 m) E4 t  【误区】豆制品含有大豆异黄酮,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不能吃。6 [% k  u' M- B8 _
  天然大豆食物(如豆腐、豆浆及其他制品)的异黄酮含量并不高,而且其作用仅为女性荷尔蒙的1/1000~1/100而已,不足以改变体内雌激素总体水平,对妇科肿瘤患者没有明显影响。
+ x4 F2 X5 L6 b" ~2 n' Q  【误区】肿瘤患者喝汤最有营养。
5 _9 e" C* H( B6 p# Q  有人认为营养在汤里,要给患者吃,所以医生们经常看到患者喝汤,家属吃渣的奇怪情景。事实上据科学测试,汤的营养只有原料的5%~10%,主要是一些维生素、无机盐,大部分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都留在渣里了。因此,建议患者能吃的尽量汤和渣一起吃,除非消化能力差,病情限制不能吃渣,那就只好喝汤了。( j  h# l2 w! C/ ]" v
  【误区】食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E+ s1 y" d7 X& ^# h" j
  当今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尚无特殊手段,手术、化疗、放疗、免疫营养治疗等均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许多食品都有一定的辅助抗癌作用,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医学研究证据证实特殊菜谱、食物、维生素、矿物质、食品添加剂、草药或复方产品能延缓肿瘤进展、治愈肿瘤或预防复发。实际上,其中有些维生素或补剂会影响肿瘤治疗的成效。食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机体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体质。食疗不等于抗癌治疗。所以,如果得到一些“食疗偏方”的信息,不妨及时向医生咨询了解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至少不能影响肿瘤治疗。
) H3 v; x$ F- ]: D" _& a! K  【误区】止痛治疗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d2 t' D; z, S6 U
  缓解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真正意义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包括: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
  Y$ p( ~4 N( \3 e  【误区】长期服用麻醉性止痛药会“成瘾”。
1 {& O) Z; ~& v2 n" D, o  “成瘾性”的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目的不是为了镇痛,而是为了达到“欣快感”。疼痛治疗工作的开展使阿片类止痛药用量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然而阿片类的滥用人数却呈现下降的趋势,阿片类止痛药物医疗用药并未增加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 I" U% ~3 s7 z0 }/ m+ A
  【误区】服用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会中毒。$ S7 v' I' k, h! l
  阿片类药物没有封顶剂量,恰当的止痛剂量是指在作用时间内既能充分镇痛又无不可耐受副作用的剂量。3 V' `* e* v% J$ z
  【误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使用阿片类止痛药。
  W4 F4 R6 J6 Z) z% z) D, N  疼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会影响睡眠、食欲,降低病人的抵抗力,从而使疾病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疼痛大都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得到很好的控制。
% s# p8 v" k" c; P1 A8 T' w; d  【误区】吗啡剂量越大,说明病情越重。3 T; d* B& [+ B& n6 H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相同的疼痛强度所需要的止痛药剂量也同样不一定相同;有些患者需要高剂量的吗啡才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吗啡的剂量大小,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更不能由此估算生存期的长短。
  X9 {& G7 q2 q6 e  【误区】不疼痛时可以不服用下一剂吗啡。
. c0 R; A0 @( c2 U  取决于不同的情况。如果患者意识完全模糊,拒绝可能是无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劝其接受吗啡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如果意识模糊与妄想狂有关(受威胁或迫害的情感),甚至温和的劝说也会使病情恶化。如果怀疑病人有被害妄想,不宜再用吗啡;而首先应通过电话从他的医生或家庭病床护士那里寻求帮助。如果是由于意识模糊,而不是有意拒绝服用吗啡,应该有理由减少吗啡的用量。病人可能是对的:吗啡引起他难于接受的嗜睡或恶心;或者顽固性的便秘等严重不良反应,这样也许就是以一种苦境换取另一种苦境,即服用吗啡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甚至比疼痛还痛苦。对此,需酌情减少吗啡的用量。显然,有必要去探索其原因,或了解在拒绝服用吗啡背后的种种可能的原因。同时也应寻求专家建议和帮助。% d; W/ Z; B# B! Q: j0 ^
(责任编辑:樊立涛)
不想当孝子,只想尽孝心

1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14-4-15 13:19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1]初来乍到
CDL  大学一年级 发表于 2014-4-15 13: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汕头
肿瘤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只是某些肿瘤的发生是与病毒有关,且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如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HPV(人乳头瘤病毒)、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导致鼻咽癌的EB病毒等。也就是说是导致特定肿瘤的病毒具有传染性。因此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被致癌病毒感染,对于预防肿瘤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不想当孝子,只想尽孝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