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2014ASCO GU]舒尼替尼治疗mRCC的新进展

[复制链接]
1037 0 bhq 发表于 2014-4-2 11:08:58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CROSS-J-RCC研究:舒尼替尼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无脑转移mRCC亚组患者的PFS更优

既往的独立研究结果显示,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一线治疗mR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7个月和11个月。在本届ASCO GU上,一项在日本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开放Ⅲ期CROSS-J-RCC研究比较了二者一线治疗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风险评分良好和中等患者的PFS(摘要号502)。

研究纳入未经治疗的120例透明细胞型mRCC患者,按MSKCC风险评分标准、肾切除术及机构进行1?U1随机分组,一组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另一组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并在一线治疗发生疾病进展时分别交叉应用对照药治疗。舒尼替尼组和索拉非尼患者基线情况在MSKCC风险评分和肾切除术方面情况相似,但脑转移情况存在一定差异(8.8%对1.6%)。

结果显示,舒尼替尼组和索拉非尼组的中位PFS(8.7个月对7.0个月,HR=0.67,P=0.098)和客观缓解率(ORR,35.3%对27.8%,P=0.407)相似。然而,亚组分析剔除脑转移患者后,显示舒尼替尼组(剔除5例)的中位PFS明显优于索拉非尼组(剔除1例)(11.6个月对7.0个月,HR=0.41,P=0.040,图1)。

39612044.png

图1 CROSS-J-RCC研究显示,舒尼替尼治疗无脑转移患者的中位PFS优于索拉非尼


另舒尼替尼对风险评分良好患者(31.2个月对6.2个月,HR=0.27,P=0.023)及T1/2期原发肿瘤患者(11.9个月对6.5个月,HR=0.31,P=0.035)的中位PFS也明显更优。两组的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舒尼替尼组和索拉非尼组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71%对86%)、甲状腺功能减退(70%对33%)、疲劳(57%对40%)、高血压(55%对44%)及腹泻(23%对38%)。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索拉非尼相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风险评分良好、T1/2原发肿瘤或无脑转移患者的中位PFS显著更长,临床上这部分患者可能更能从舒尼替尼一线治疗中获益。这有助于临床筛选更合适的患者接受治疗。此外,由于此项研究是在亚洲进行的研究,因而其结果对中国mRCC患者的治疗选择更具参考价值。

SWITCH研究:索拉非尼序贯舒尼替尼的疗效并不优于舒尼替尼序贯索拉非尼

靶向药物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已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mRCC的治疗。既往有回顾性研究探讨了两者序贯治疗mRCC的疗效,结果提示舒尼替尼序贯应用索拉非尼(Su-So)有更长的PFS,但这尚缺乏前瞻性研究证实。在本届ASCO GU上,一项随机、开放Ⅲ期SWITCH研究首次前瞻性地评估了舒尼替尼与索拉非尼序贯治疗mRCC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证实索拉非尼序贯舒尼替尼(So-Su)方案的疗效并不优于Su-So方案(摘要号393)。

SWITCH研究于2008年启动,设计纳入不适合接受细胞因子且既往未接受全身治疗的mRCC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舒尼替尼或索拉非尼治疗,待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时,交叉应用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治疗。该研究是一项优效性研究,主要研究终点是证明So-Su方案的总PFS(自随机开始至二线治疗发生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优于Su-So方案(总PFS有47%的提升),次要终点包括OS、一线PFS、二线PFS、ORR、疾病控制率、安全性和耐受性。

数据截至2013年8月,研究共纳入365例患者,其中So-Su组182例,Su-So组18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平衡。结果显示,研究并未达到主要终点,So-Su组的总PFS并不优于Su-So组(12.5个月对14.9个月,HR=1.01,P=0.54,图2),疾病控制率相似(69.5%对63.6%,P=0.66),且两组的OS也相似(31.5个月对30.2个月,HR=1,P=0.49)。

52935174.png

图2 SWITCH研究显示,So-Su组的总PFS不优于Su-So组


研究者指出,两组的中位OS均超过30个月,这是已报道文献中最长的。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发现So-Su组和Su-So组的一线PFS无显著差异(5.9个月对8.5个月,HR=1.19,P=0.92),而二线PFS有显著差异(5.4个月对2.8个月,HR=0.55,P<0.001)。研究者强调,由于两组二线治疗的不平衡性及二线治疗缺乏随机分组,So-Su组有42%的患者二线接受舒尼替尼治疗,Su-So组有57%的患者二线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因而二线PFS的结果须慎重对待。

总体而言,两组的不良反应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分别有不同的不良反应谱。一线索拉非尼组的腹泻(54.2%对39.8%)和手足皮肤反应(39%对21.6%)发生率高于一线舒尼替尼组,而恶心(22.2%对30.1%)和口腔炎(8.5%对21%)的发生率则更低。研究发现两组二线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降低趋势,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一线治疗后不适合二线治疗者退出研究有关。此外,研究还发现一线索拉非尼组的剂量中断率较一线舒尼替尼组更高(44.5%对38.8%)。

SWITCH研究是一项优效性试验,但其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未能表明So-Su方案优于Su-So方案。事实上,虽然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案有相似疗效,但在实际临床中真正能从两种方案中获益的患者比例仍是非常低的。美国临床实践的回顾性数据显示,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间有非常高的耗损率,有57%的患者只接受一线治疗,仅27%的患者接受二线治疗。因此,在一线治疗时,选择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SWITCH研究显示,舒尼替尼治疗的一线PFS较索拉非尼组更长,治疗中断率更低,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治疗选择,值得今后深入探讨。

RAINBOW研究:舒尼替尼2/1方案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舒尼替尼4/2方案(4周治疗/2周停药)是治疗mRCC的一线标准方案,但该方案治疗最后2周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呈上升趋势。基础研究显示,舒尼替尼给药10~14天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治疗开始14~28天后,血小板减少明显,因而舒尼替尼2/1方案(2周治疗/1周停药)可能是一种更安全和有效的方案。在本届ASCOGU上,一项意大利回顾性RAINBOW研究进一步评估了舒尼替尼2/1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摘要号471)。

研究者分析了意大利24家医疗中心连续使用舒尼替尼2/1方案治疗的276例患者数据,这些患者共有3组:A组患者在舒尼替尼4/2方案治疗初始阶段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后改用2/1方案(n=208);B组是患者一般状况较差,一开始就使用2/1方案治疗(n=41);C组是对照组,采用4/2方案治疗(n=27)。

结果显示,A组中位治疗时间为28.2个月(4/2方案治疗4.3个月,2/1方案治疗19.7个月),B组7.8个月,C组10.4个月。A组的中位PFS为38.6个月,B组的中位PFS(较少的透明细胞病例,较多的中等风险病例或存在脑转移)为9.6个月。安全性数据表明,2/1方案≥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初始4/2方案(8%对46%,P<0.001),且舒尼替尼(50mg/d)4/2方案初始治疗后改用2/1方案的患者≥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由此可见,舒尼替尼改良2/1方案与4/2方案相比,既能提高疗效,又能改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小结

综上所述,本届ASCO GU公布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舒尼替尼在mRCC治疗中的循证医学数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证据支持。

SWITCH研究结果显示So-Su不优于Su-So序贯方案,而在mRCC真实治疗中,多数患者(约43%)没有机会接受二线治疗。因此,临床为患者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非常重要,目前证据支持舒尼替尼作为一线治疗选择。

CROSS-J-RCC研究显示,与索拉非尼相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mRCC有延长PFS的趋势,且对风险评分良好、T1/2原发肿瘤或无脑转移患者,其中位PFS延长更为显著。

另外,RAINBOW研究显示,与舒尼替尼4/2方案相比,舒尼替尼2/1方案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临床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舒尼替尼治疗mRCC的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