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辅助治疗胸水
9 D* J0 u( r) T6 V0 C" q3 O
9 J$ W6 _* J- a* z' E《艾灸疗法联合温阳重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5例》
5 J& W8 ~. [% d2 m * Y6 i6 M3 Q4 R
“施灸时先用细辛6g, 生黄芪10g, 龙葵10g, 肉桂3g, 川椒目10g, 桂枝10g, 研细末, 取少许酒调, 敷在要灸的穴位上, 然后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 约距皮肤 (酒调药末) 2~3cm左右, 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穴灸10~20min为度, 然后在下一穴位上用酒调药末敷药, 继续施灸, 依此类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施灸穴位为百会、大椎、肺俞、膏肓、肾俞、脾俞、中脘、神阙、关元、水分、水道、温溜、足三里, 背部穴位和腹部穴位如上法每天交替施灸, 但神阙穴每天必灸。”: `& o& ^6 u( r; K' l! z# [+ I
( U" x: T% \- P+ ~% X: }5 z 9 x) |0 G) u# w0 z0 Q5 o
+ [3 ?4 ^: ~5 B
二、辅助治疗腹水
" l6 J# J) }0 P3 O
W n' \- s! F& X# l《中药脐疗联合艾灸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 i& B7 m$ \+ y
8 Q) u; `( s0 {“方用生黄芪30 g,桂枝30 g,细辛15 g,川椒30 g,龙葵30 g,茯苓30 g,附子15 g,牵牛子15 g,冰片15 g,莪术10 g,将上述中药混合、磨粉,常规过筛,将5 g中药粉以醋调制,调好后敷于脐部,以敷贴固定,留置6~8 h即可。选用清艾条截取5 cm,共截取两条,点燃后置于灸盒内,将灸盒置于脐疗药物敷贴上,患者感到温热不烫即可,艾条燃尽后替换艾条在进行1次艾灸,时长以30 min为宜,每日治疗2次”
1 c+ U, r$ O" o* D1 ]5 F
" @& R* N% C; |0 P! ~. h2 A 0 o2 L) t5 _: ]% p, c
三、辅助治疗心包积液
# J9 S$ c2 J) k' a ; X L2 W2 t5 o: V/ m0 [# C5 g, H
《隔药艾灸虚里穴治疗恶性心包积液21例》; k# l( X0 d: M/ c1 W
6 F$ l0 r2 a8 F& r/ t: o" X
“隔药艾灸虚里穴, 将桂枝10 g, 黄芪10 g, 细辛3 g, 川椒10 g, 龙葵10 g共同研末, 每次取3 g, 敷于虚里穴, 上置刺有小孔的生姜片, 再将适量艾绒置于生姜片上, 点燃灸之, 每次灸2 h, 1次/d”
+ Y0 _. B2 m8 G" n1 H% {
# {; }. Y2 W6 v1 ?2 u% F9 q8 ^9 n , a' z1 ?" q7 h- R) |6 j
m& R1 y& q8 o" Z5 e! L! F$ ~$ v) U
四、辅助治疗癌痛
4 K+ V7 X" J# t
9 P3 h5 L" Y5 V! o2 E2 K1、《温阳艾灸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法对癌痛患者止痛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8 P5 k8 l% i0 m& f% A 7 H; |5 ]7 _4 i- o4 n
取穴: 中脘、神阙、关元。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清洁患者腹部皮肤,将艾条一段点燃,在距离患者中脘、神阙、关元穴位 2 ~ 3 cm 的高度进行熏烤,炙至局部灼热红晕为度。每次 20 min,每日 2 次。治疗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若患者感觉皮肤灼痛或局部出现皮疹、水泡等,应停止治疗。: i. u+ w* K" r
6 D- [& T ?. v1 _8 J# _9 _, `
5 C3 j1 K: K0 K& H5 |2、《艾灸配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直肠癌晚期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 n( s. n" J; I- N2 o
5 t" s( S/ {0 M/ F7 ^选取关元、 神阙、气海,涌泉穴等部位( 选择舒适体位暴露穴位) 。每 次 艾 灸 量 为 20g ( 约 半 根 艾 条) ,时 间 为 30min,1 次/d,持续 2 周。强度大小以患者可耐受、 皮肤不发红、不烫伤为宜,环境温度控制在 24 ~ 30℃左右; 且灸前和灸后都要喝一杯温热的水,从而促进艾灸疗效。' T [6 _8 L: N7 N0 C: S2 S6 p: c
2 _2 t5 {7 i9 N3 r# w' Y! p$ P9 ]* o4 v
( h& I9 L r6 X8 [8 \8 e! \; e3、《艾灸治疗晚期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及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分析》* u3 F( M! r h% j3 b9 i3 v5 x3 `
* j2 [+ Z3 v6 E( j* f9 z/ R8 p; }9 f艾灸取穴根据中医理论取穴原则: 肺俞、少商、合谷、阿是穴; 胸痛加取内关、膻中; 腰腿痛取环跳、肾俞、腰阳关、阳陵泉、昆仑; 肩背痛取天宗、肩髂; 血瘀明显配血海、膈俞; 痰凝配丰隆; 气滞配行间或太冲; 痰热取曲池; 阳虚取关元、肾俞; 阴虚取三阴交、阴陵泉; 气虚取中脘、脾俞。
7 M+ u+ q( m" q+ Z6 L / d: L. E5 T8 u1 H% l
1 C* s- o6 s. ?/ |5 g" J; Q5 o6 |# \
! ^* C; n; }' p& Y) b. g' F2 C
0 E% u: k# z4 \: c" m % O$ K6 H' G1 A4 {
五、辅助治疗恶病质
7 A4 R. E0 o" b. ]! B
- B3 h% K, R; v) W! X# e& M《归脾培元汤联合艾灸治疗晚期癌症恶病质脾肾两虚证患者临床观察》2 K9 n, f9 w2 s& J
4 e6 L/ J' T& R取双侧足三里、双侧 涌泉共 4 个穴位,采用悬灸温和灸疗法,点燃 18 mm ×4 [8 c& q+ V% w: y: }( I
200 mm 艾条,对准施灸穴上方,距离皮肤约 3 ~ 5 cm, 15 min /次,每日 2 次,连续治疗 4 周,若出现瘙痒、水疱、皮疹、破溃等皮肤表现停止艾灸。: J( X$ |" s8 U+ T
9 o& i0 M: \: _; a& ~
J( e; u! W: V( z
P9 Z0 S, T7 {$ g0 U5 n
六、辅助治疗骨髓抑制
' H" J: u |' K0 m# I & t: ^- J! [2 b. U/ |
《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
+ X$ `4 A& B" {* Q/ w6 p 2 h+ T0 z& T$ D: y2 ?. P* ~7 C
贴敷中药由附子15 g、干姜 15 g、肉桂30 g、补骨脂30 g、黄芪60 g、当归30
, Y9 ]% L: G) w2 Pg、血竭15 g、冰片10 g组成。以上药物研成极细末,加姜汁调和而成,用一次性医用无菌敷贴贴于患者气海、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穴;敷贴大小为 1.5 cm × 1.5 cm,每帖敷贴 6 h,每日 1 次。, T/ R7 z2 h: Y; c p
! C- U. v8 `! C+ e敷药后同时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每日1次,每穴每次灸20 min。# I- B7 y+ x I
注意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若出现皮疹、瘙痒、水泡等皮肤过敏现象时,应及时停用,并予以相应处理。3 D& N9 \8 f" F/ i8 k7 s
( G# X( G I, V # G, a# S0 r9 x; V) T7 l' B( H9 ?
' ?' v9 X4 S+ }$ _! q- t七、辅助治疗恶心呕吐
$ I$ R$ V2 V0 j& d" k) E2 i1 l. z - F" T: i7 I W+ u) v. \# x7 G; x
2 F1 \) t" m5 b, H C* N; _
《艾灸配合耳豆压穴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 W1 ~! g$ \- [3 G9 f 3 }" n2 N4 U5 K9 G
艾灸采用足三里,腹部穴:中脘、神阙、关元等。定穴位后,将已备好的鲜* H0 w6 ^6 Z) j. r0 w' _* k* M
姜片(厚度 1.5~2.0 mm)在表面扎数个小孔放置于穴位上。将准备好的艾炷依次放置于姜片上。常用取穴: 神阙、中脘、双侧足三里方法。①了解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有无治疗禁忌证,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和心理状态。②告知患者艾条点燃后会出现淡淡的中药艾叶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会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③定位:神阙位于肚脐窝中央;中脘位于肚脐上 4 寸处,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 3 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定位后用笔做标记。④ 协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关闭门窗, 屏风遮挡,注意保暖。⑤取数片 0.3cm 厚的鲜姜片,用针刺出数个小孔,将带孔姜片置于所选穴位上,点燃艾条,距皮肤约 2~3cm,15 分钟为宜。⑥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节距离,防止烫伤,注意观察局部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⑦施灸完毕,立即熄灭艾火,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整理床单,给予舒适体位。* {. B6 k' x( f3 e4 M$ v c, \% G
K$ ^- m# g$ I2 \- f " G0 w8 l5 w( b! O
4 v' s) C; _. o1 K* G
八、辅助治疗腹泻4 p- W6 K2 ?8 y
8 g* V, U: o, e3 Y0 l) j《艾灸配合辨证中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 u4 ~9 Z: z9 Z* y+ }
9 A7 f. S/ ?! Q. t: e主穴:神阙、气海、足三里
D4 `& C) t5 ~ P配穴:兼有寒湿者,加阴陵泉;兼有肝郁者,加期门;兼有肾虚者,加关元;兼有食滞者,加中腔;兼有湿热者,加合谷;脾虚气陷者,加天枢、上巨虚等。
4 e6 S9 L3 I0 T0 u % {1 [! a0 B6 m) s
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约处施灸,局部有温热感后,固定不动,可以随热感随时调整距离。也可以使用艾灸盒放置艾条或艾续后施灸,每次施灸约分钟,以灸至皮肤稍有红晕为度,每天1次.
0 j- l" X8 Y- A0 D & v- _' Z( Y% X2 u( T
4 Q! s# E* W" O( u) D
( E2 G9 E) \4 S' k# M F/ P4 \! K
九、辅助治疗便秘. n% v# t+ v2 z- [ l- A% Z9 V
8 E! S" R5 s+ F* G/ r
% i6 H# s/ j: e5 y( g《热敏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 N% P, r* ~& C7 o) [- S 7 v. U+ O0 M5 l3 T' Y0 t
A.(双)天枢、中脘、神阙、上巨虚;
. U$ ^4 o, ? Q8 VB.(双)足三里、(双)支沟、关元。
! p2 m( R y. _9 w1 k以上两组穴位范围隔日交替使用。
/ ~5 P! }& k# c/ b, i+ y
9 v3 A; H" U! R6 a! l0 U$ O! U' ^中脘穴;肚脐正中央的神阙穴;腹部脐中旁开2寸的天枢穴;犊鼻穴下6寸,胫骨7 _9 o. p: E- _# Z3 b
前嵴外一横指处的上巨虚穴,在以上穴位及各穴位周围3-5cm以内用点燃的艾条探查
" c( G5 J4 \7 u4 v" o5 ?+ c8 r2 D出有扩热、传热、透热等特殊灸感的穴位,即热敏感穴,作好标记。再用艾条对探出4 l+ m3 Y" S/ t. s: n- _
的热敏穴行悬灸、回旋灸温通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加强敏化程度,再循经往返予艾
/ f5 b, O1 g2 m, ]8 b灸激发经气,最后予温和灸发动感传。每穴平均施灸时间大约为20-30min。由于腧穴( z4 K7 v( n# N% v* x
热敏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有迟发和速发的不同,腧穴热敏化的探查手法通常需要上述手3 c' g; t; b. b4 t* }
法的重复及密切配合,具体根据临床热敏穴出现的实际情况而定,灸至热敏感消失为
1 L5 o1 b: c. l4 B) }- k度,提示热敏穴敏消量足。2 n6 W7 j7 s) Q
隔日选取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的关元穴:上肢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
3 d0 C2 d! r4 `. T正中间处的支沟穴;下肢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的足三里的穴位及穴位
0 L9 W" L$ I) o. O1 B \周围3—5cm以内,依前法施灸探查出热敏穴并灸至热敏感消失为止。临床需重复上述 艾灸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穴被探查出,并灸至敏消量足为度。每日施以热敏灸法1 次。1 [' N7 Q8 w: D, P$ u
8 ^- g* d9 Z6 v6 b7 Z+ o% \
. q; T- x) l8 e: ]1 Z8 J; W/ {3 l
- i, e$ E! X' M* G/ k
十、辅助治疗癌性疲劳+ N7 q, L8 B. o
$ J( U% C* B; R8 P' l, O; A9 C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7 \* F/ a) f& {7 [: K6 W# \- G & d/ H, z$ @5 d V3 i- g
选用双侧三阴交、气海、肾俞、关元、足三里艾灸治疗。气海、关元、肾俞穴用点燃的艾条放入艾盒,艾盒摆放于穴位上方。其余穴位用单孔艾灸盒固定于相应穴位上,将艾条点燃后放进单孔艾灸盒内。以上每部位灸 20min 左右,以上灸量以局部皮肤潮红而无烧灼感为宜;每天 1次
' o, J. c9 j8 t
/ t% S+ t9 T% G" c" l% t , f$ H' G6 L# n& `& r" A- H
/ |6 S# e/ G: `+ A( a7 h3 r十一、辅助治疗失眠' K1 N, F; x# s5 i2 h' k6 z
& T# |: s2 k+ W0 i
《艾灸疗法对于肿瘤患者失眠的改善效果观察》. I/ c( [9 v- S3 [* \' p+ n7 y; Q
- Q; w4 p4 ]5 [8 h4 f9 p取艾条点燃一端,在患者的牵正、翳风穴、涌泉穴、气海、关元及地仓距离 3cm 处做温和灸处理,每个穴位保持 5~10min,2 次/ d。在艾灸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灼痛感, 及时调整艾条到皮肤的距离,以免烫伤患者。艾灸完成后,护理人员依次顺时针点按患者的牵正、地仓以及翳风穴,力度由轻到重,再由轻到重,2 次/d,5min/ 次。$ a' X% S F* M
! {' Q2 s1 Z: a6 B
8 A& t! e* D) M5 J6 M ) u- x/ L7 A/ t; K8 J6 n( ?, Z
十二、辅助治疗焦虑抑郁
( h( O; L) Y2 @) `/ X# b+ D( m2 {2 {
2 P5 M' h Y4 K8 C- G《热敏灸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临床研究》
% t, o6 e) l1 q. N6 M6 q7 W
4 u) m" g! ^; S. ~; T* W) C! k取穴 : 百会 、 神 门 、 内 关 、 太冲 、 肝俞 ( 共 5 穴 ) 。
- E, ?0 r/ X4 h " |/ g; p* H0 ^$ j; E
患 者充分暴露 百会 、 内 关 、 神 门 、 太冲 、 肝俞穴 区 , 用 点燃 的 纯艾条分别 在上述穴 区 , 在皮肤 3 c m 左 右处施 以 温和灸 , 当 该部位 出 现灸热 的 渗透 、 扩散或传导 等现象 , 该 点 即 为热敏化穴位 , 并标 明 所在位置 , 然后在上述 己探 明的 热敏化穴位上施 以 艾条悬灸 , 即 用 艾条对敏感穴先行 回 旋 2 分钟 以 温通局 部气 血 ,继 以 雀琢灸 1 分钟增 强敏化 , 循经来 回 灸 2 分钟 引 发经气 , 最后 施 以 温和灸 1 5 分钟5 E3 U2 a; E4 U ~1 e. A
引 发感传 , 开通经络 , 每穴平均施灸时 间 约 为 2 0 分钟 , 要求施灸时 出 现灸热 的 渗透 、扩散或传导 等敏化现象 , 直至这些现象消 失为一次治疗过程 ; 每 日 1 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