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雷锋网! v9 I! z% ^2 _- e
移动医疗与健康领域在近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除了已被业界熟知的丁香园团队之外,还有很多新进的创业团队在这个领域内努力,杏树林创始人张遇升博士便是其中一位。
/ R% p" S8 {, L9 B7 k
8 {$ j9 }* t. ?, |4 l+ _本文从产品、创业团队的角度对传统医疗行业在移动端产生的机遇与国内目前的发展现状思考。以下是Q&A环节:' H* V! P! R& U( d0 d
" s: J3 i8 E- E5 @创始人的自身经历7 j t) P: C. F5 j$ C
3 O" N0 B0 E8 e+ O
我自身经历不算很特殊,在学校待的时间较长,在协和医学院就读,毕业后在美国霍普金斯读了两个硕士,在医疗大数据领域工作了2年的时间,2011年底回国创办了这家公司。& F7 }5 m' e/ u& A- ?" B" Z1 a
, v1 k" r5 ]0 A& U9 e. c
关于产品的思路
p$ p8 a* T4 k# m" Y8 N3 [' Z
+ ^6 Y/ n' C5 c0 Z$ e医生最先关心的是病,而不是药,药只是医生解决病的手段之一,药企最希望去做到影响医生的临床决策,产品通过给出的信息影响医生的临床决策,所以出发点首先是帮助医生正确的识别和处理这个病,能提供医生不同的治疗方案参考。通过医生使用杏树林的工具来为药企提供个性化的、向医护人员营销的路径。
6 O' U0 J+ w( V1 H: ~7 I& t# u% w
( L/ n* y7 V3 J& Y8 R3 Q, S/ o4 c- L杏树林目前还是一款工具性的产品,如何考虑后面的盈利?" W$ R0 ]# `2 y* c& l# w" X5 c
7 ?% m7 x5 P: n在中国帮医生做事情,目前最有可能收费的方向是药厂。每年花在医生方面有800个亿的推广费用,药厂需要做许多一次性的公关,包括召集医生开会宣传,派医药代表逐个去拜访医生,成本非常高。中国目前的医药企业每年收入大概在8000多亿,其中花在营销额成本有15%左右。这一块的潜力还是比较明显的。
6 t* d ^& A" C! O+ ?. a" L
I: s/ T- f9 s9 K' P8 V目前还没在产品上看到用药的方案,这是一个获取用户信任的过程?
, s0 J, Z0 }& y! H: B/ z! j
0 I' d' p# j7 G9 e8 F我们不是直接的去推荐药,而是通过介绍最新的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这里面会包括某个药的信息在里面,目前虽然还没做到这一步,但公司已经在与药企合作。比如医学文献里面阿司匹林最新研究的进展,是拜耳找到我们花钱放上去的。* P6 [7 U5 u# s. @
4 X/ Y) q$ S$ k1 x如果是药剂的建议,目前你们是在做医学文献为主,这是下一步的打算?( J- L ]3 C7 w3 q0 N* _, B
/ [# D k- h3 j
当医生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医生最关心的是病本身,而并非药,所以药只是多种解决方案之一(虽然是重要的手段,但只是其中之一),杏树林产品不会直接告诉你是哪个药,而是通过介绍一种新的研究方案、临床研究,里面包含某个药的信息在里面。0 u+ ]* D9 A8 D5 U* _* ]
+ i* w$ f& Z3 S
杏树林医学文献、医口袋两个产品的定位8 \) Y# U" E( N# L$ o: T
# S. }6 ~7 G! @' k现在两个产品医学文献、医口袋,前者是在去年的三月份上线,前者提供的是即时的最新业内消息(Update),后者提供实用的工具(Reference)。
1 [! O$ D8 ^, t8 z, G. g. b/ @7 L: K# }$ R$ x6 d1 n; j' Q
产品社区化方向的考虑0 W) J1 Q* X* s+ M$ m6 J6 R
' _$ X: h4 H9 F; C' u* D1 p% ]1 [" L
目前还暂不考虑,将来会是一个方向。产品的初期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在产品的打磨上,满足医护人员最急迫的需求,希望把这一款工具性的产品做到尽可能的专业。
4 n% b B+ _3 a( J( F- S& ?
8 ^1 H0 o5 S: y0 O% D s医疗是一个大的体系,目前有遇到政策上的困难?( v/ H1 A* T6 v) u" A. V
# e; M# i; G1 o% }! \0 i" L政策层面还没遇到太多的阻力,相反在医疗信息保护这方面中国比美国还要更开放一些,目前最主要的挑战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会遇到的,包括版权的保护,在初次创业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创造好的内容又能不侵犯别人版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次是如何能深度挖掘这一部分人群的强需求,实现用户价值。9 R. Y, B. O5 Q( {4 o2 a
% h- M8 H) t7 u% z7 C目前你的盈利模式会影响哪些传统的渠道?
6 { Q5 |! ?3 e/ z, j3 I) j# h4 n: N
我们并不是一个电商平台,用户不是说在我这里买了就不到别的地方去了,不是一个电商对传统零售商的颠覆。目前可能传统渠道产生冲击的也许是媒体渠道,一款专门为医护人员设计的产品会获得更多的数据,有更强的互动性,相对广告的投放会更精准。" } }/ i. U' @1 v4 r; V1 A) G
$ j0 R q7 b$ J2 v m, C0 j$ j
目前国内外在移动医疗领域存在哪些差异?
: R: V/ ?5 Z# R. X7 O K: a& i# w8 C, ]* D& n* Q( G# a8 f3 n% { ?
从宏观和微观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从宏观上说,中国的商业模式还没有特别成熟的,尤其是保险的付费、政府来付费的产品还比较少,很多与健康有关的产品都没有收入,国内更多的还是在一个赔付的范围,并没有做健康管理服务,单在商业模式上中国和美国的差别就比较大。! v5 O% a5 p/ `
, Z2 e: l2 T& I/ L) `
第二方面在中国, 好的产品团队是很少的,我说的好的团队是指有很好的产品技术水平加上对医疗行业深刻的理解及第一手经验的人,这样的团队非常少,像丁香园这样的组合,在国内是非常少的,所以他们这块能做得非常成功,而这样的团队是非常少见的。但美国能比较多,他们能很容易的把两个领域的人组合到一起。这也是国内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差的一个特征。
) c* U0 n) B6 l! z& X: a. e2 |% p: m/ E ^7 k0 j
移动医疗领域的机会
9 [ w& {( w1 g6 Y& e8 F& X1 M; Q; u! |1 J
移动医疗领域是有很多的机会,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拿出来做产品,从导诊到随诊,康复治疗、临终关怀,整个生老病死的周期都有很多可以做的。我希望能有更多从事技术开发及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走在一起,能够做出好的产品来,真正帮助医护人员及病人获得更多的解决方案,现在有很多的问题尚待解决,但也是前面提到的,由于很难组织起一直专业的团队,这个是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 |